现在是21:18,今晚总想写些什么,却又不想去设计精美的文章 。
昨天读到一篇文章,来自于一个大三学姐的公众号,她在里面讲述,她发了一篇文章,结果掉了和很多的粉丝。她的好朋友告诉她,那篇文章不符合她的人设。
人设?我刚刚百度了一下,百度百科给的结果真的有一点落后于时代,不过推广出的链接却很新颖,谁谁---当代流量明星。当然名称是杜撰的,因为今天的话题是--人设。
我不禁去想,难道我们就是能用“名字+简介”来概括么?
学姐的那篇文章,我读到了一半,因为有时候读文章是在读问题,读我们自己的问题。之后快速划过文章,我没有去寻找她写的答案,因为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。下意识的往下翻,翻留言。明明很长的文章。留言却比原文长。
人设,人物设定。形象,角色的近义词。那我们的人设究竟是什么?这个问题就好像在问哲学的终极三问中第一问“我是谁?”一样。摸不着头脑。滑稽又深奥。
有一次我问我特别特别重要的一个人,“你知道你是谁么?”那个人想了想说“你说”,我说出了那个人的名字。也不知道写这段干嘛。
也不再写多少,分享的内容是这个问题,而每个人的答案正在等着他/她去寻找。
不过也该写点,不然对不起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。虽然我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,但是他“把哲学带回了人间”,也就是说哲学并不是只有哲学家能谈,或者说每个人都是哲学家。
我们这群土包子不如把哲学的终结三问,用接地气的话来说:
我是谁?--------我在扮演什么角色?我该不该扮演这个角色?我应该扮演什么角色?... ...
我从哪里来?---------我正在扮演什么角色?我从什么角色演变而来?我为什有这些角色?
我到哪里去?----------我将扮演什么角色?我扮演好这个角色了么?我想扮演什么角色?
这么一整又到苏格拉底的头上了,他说“认识我自己”。不过我并不认识他,作为业余选手再说多就不合适了。而且刚发现这三问题源于圣经,圣经我不了解,我更喜欢中华文化。博大精深,源远流长。阳明先生说“致良知”。是啊,问心无愧就好。
所以呀,管什么人设啊,对的起内心,扮演好角色就行。
下面的话,真不该写了。
是公民,就该承担好义务,使用好权益。
是子女,是父母。是恋人,是朋友。就该扮演好这个角色。时间不等人。
各行各业........
烂尾了,最后一段语气不合适,但是我不想删。
每个小角色都需要用心。权当共勉。
(22:30)
原文写于2020 0224